狗狗为什么会得狂犬?
首先,狗不是狂犬病病毒唯一的宿主。猫、猪、牛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并成为传染源。 其次,绝大多数狂犬病病人都是由发病期的病犬经伤口或咬伤而感染的。但在少数情况下,病犬的唾液甚至可能通过非破损皮肤侵入人体而导致感染(如被舔部位的皮肤有创口);或者病犬的唾液腺或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中,虽然含有大量病原体,但却没有发生临床症状而仍然可以传播疾病!因此,当与患狂犬病的动物密切接触而被其舔舐伤口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第三,在潜伏期,病毒可以在神经细胞内无限期地复制,直到动物死亡。然而,只有当动物感染了狂犬病后,体内的病毒才具有传染性(病毒的繁殖需要神经细胞内的物质作为辅助底物,故不能传染给未患病的动物)。
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在患病动物发病期间,它的唾液中才会含有足够数量的能够使人致病的高浓度狂犬病毒。 第四,从狂犬病发作到死亡往往仅持续几个小时至6天,而在此期间动物的唾液中却可以含有大量病毒。如果咬伤发生在头面部,则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更大。由于这种病毒的特性,被咬者必须在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注射疫苗以预防感染,而且越早越好。
第五,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灭活的疫苗,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也不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第六,人一旦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约半数以上会在3个月内发生狂犬病,因此,必须及早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公认的疫苗接种效果最好的时机是在全程免疫完疫苗1年后,此时机体已产生的抗体至少可以维持数年或以上,因而对暴露时间的记忆也会更加模糊,也就减少了恐慌感。但若接种程序不规范的话,则难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