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稀带血怎么回事?
腹泻是消化道常见症状,发病率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成人急性肠炎通常由肠道感染导致,病原体包括细菌(如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寄生虫(蛔目、寄生虫等)和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慢性肠炎的病因较复杂,一般认为与致病微生物的反复感染等有关。少数患者的慢性肠炎与免疫因素有关。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肠炎,病变大多局限于消化道黏膜及其黏膜下层,但严重时可累及整个胃肠道,甚至发生全身性反应。炎症主要表现在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渗出增加。还可出现细胞坏死。严重病例,由于腹泻造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如果未及时补充,则有可能出现脱水现象。患者常感头晕、乏力、口渴、尿少等症状。
当炎症波及消化液的分泌腺时,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又可出现腹泻等症状。粪便中可能有少量血液或粘液。 需要注意的是,腹泻也可能是某些恶性疾病的早期信号。例如结肠癌,在发病早期多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然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次数增多、腹泻或者便秘。再然后,可能排出黏液脓血便或其他特殊表现。此时,需要提高警惕,尽早就诊排除疾病因素导致的腹泻。 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腹泻。比如服用阿托品等抗胆碱类药物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磺胺类抗生素药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胃肠道副反应,病人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部分病人用消炎痛治疗初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更罕见的情况是,病人服用抗癌药物后可出现恶心、呕吐,但是,这种反应多为轻度,且不会持续很久。
总之,如果出现腹泻,应该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以及纠正因腹泻造成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