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龟为什么冬眠?
其实,不止巴西龟,大多数水生龟都会自然冬眠,比如鳄龟、缅甸陆龟等等。 冬眠对于水生龟的重要性就像呼吸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生理现象。
不冬眠会怎样呢? 除了少数热带及亚热带的龟类外,其他龟类的体温都是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逐渐下降的。当温度持续低于15℃以下时,大部分龟都会进入冬眠状态。如果这时没有充足的低温环境,它们就会一直维持着低体温状态,直到春天来临。在冬季和早春气温比较低的时候,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它们会通过减少活动量、停止进食来降低新陈代谢率,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的活动量和食欲会逐渐增加,直到外界环境温度达到20℃以上时,龟的能量代谢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乌龟都会直接冬眠。例如巴西龟、鳄龟等,虽然属于水栖龟类,但是并不像中华草龟那样完全生活在水里,而是生活于水陆交界处。这种习性使得它们有机会接触到陆地上的食物源,也可以接触到地面上的温度。在这些地区,当出现低于10℃的冬季低温时,这些乌龟并不会进入真正的冬眠状态,而是少食多餐,以降低体内能量储备的消耗,同时也提高了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
那么,为什么要冬眠呢? 这是因为水生的环境不能提供冬眠所必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虽然龟可以在水中获取氧气,但是无法在水中完成脂肪的合成。他们必须通过吸入空气并储存碳水化合物来完成脂肪的合成,为随后的冬眠做准备。 冬眠期间,这些脂肪会被作为能量的来源被利用,同时,各种器官的功能也会逐渐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脏的跳动频率会降低,但是大脑的活性却会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