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为什么一直跳?
因为它的腿一直在运动!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静息”状态、“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
在生理学中,将人体在不同环境或条件下对刺激的反应方式分为三种,即感受性(Receptive)、适应性(Adaptive)和应激性(Response)反应。其中,感受性与适应性的分类属于非特定条件下的研究,而应激性的分类是特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 应激性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具有组织结构和功能上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机体作出相应调节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与危害。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应激性反应是有机体针对某一刺激所做的特定的身体结构与功能上的调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了肌肉组织的收缩与舒张,最终导致了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说动物的行为是为了应对外部刺激的应激性行为。
现在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兔子不停地跳动是因为它处于一个受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的大脑会向肢体发出指令让后腿不断地收缩与扩张,于是有了我们的知觉“兔子在蹦蹦跳跳”。如果此时把兔子放在一个安静的黑夜的环境中,它可能不会跳了;如果在它面前放一根很长的竹子让它爬行通过,它也会选择“走”过去而不选择“跳”过去——这就是为了节省体能消耗而做出的适宜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