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本身有狂犬病毒吗?
1、兔狂犬病又名“狂病”,是由血循虫属寄生虫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本病的主要症状为神经症状,如不敢上路、见了人会躲在暗处、走路象踩棉花等,严重时全身抽搐、倒卧、死亡; 3、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当它咬人时,病毒进入人体,可通过血液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本病的发生; 4、该病目前无药可医,防不胜防,只能通过做好卫生、预防措施防范。
由于我国尚未对该病进行系统研究,所以没有相应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该病的危害程度因国家、地区和年份而异,总体呈减弱趋势[1]。 以法国为例,1957年以前每年报告发生20~25例犬狂病病例,此后至80年代末每年的发病数保持在5~10例之间;但是到了90年代初,每年的发病数又上升到20余例,并在以后的几年里持续上升,到2006年已经达到84例[2]。
近年来,有关研究人员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和儿童血清样本进行了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G抗体水平的测定,发现约半数以上的受试者既往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却存在对抗体阳转换率较高的群体,提示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之中[3-4]。
另外,一项针对江苏、浙江和上海3省市11个地区的研究表明,约一半的地区鼠类携带狂犬病毒阳性率为2.8%~29.8%,其中住宅区、公园和风景区的阳性率分别为4.6%、8.7%和29.8%;家猫和中华田园猫的带毒率则高达70.0%和90.0%以上,说明这些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的病毒流行株可能属于高致病性毒株,并且人类暴露的危险性偏高,需要高度重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