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什么情况不能打疫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知识,所有动物疫苗的成分都含有佐剂,用来刺激动物体内免疫反应。 常见的佐剂有:铝胶、福尔马林、氢氧化铝、明矾等。其中有些成分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注射疫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应予以高度重视。
1. 过敏反应 常见于接种疫苗后的30分钟内,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详见本手册第7部分)。
2. 局部反应 最常见的是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和压痛,可能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3. 全身反应 主要有发热、乏力、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一般程度较轻,1~2天内自行恢复。
4. 免疫功能抑制 如果长期反复频繁发生疫苗的不良反应,或者发生较严重的疫苗不良反应,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或加重、皮疹、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腹泻,以及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昏迷等情况,需要考虑可能是对疫苗的不良反应产生了免疫应答。此时应立即进行适当的处理,并遵医嘱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与疫苗不良反应类似的症状,这些病人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以确定诊断。 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如果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应于伤口局部进行清创和消毒处理的同时,立即接种剩余的疫苗;在接种后7天内发生暴露的,可按照暴露后免疫程序,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在接种其他疫苗时,同样应注意避免重复接种同类疫苗,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有过敏体质或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者,不宜接种麻风腮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等; 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艾滋病、肝炎等疾病或正在接受抗寄生虫治疗、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都不宜接种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