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打疫苗会怎么样?
疫苗在人体内如何发挥作用的? 疫苗进入人体后,其中的抗原物质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谓的“疫苗效应”就是指这个作用过程。 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出现乙肝病毒抗体,这是由于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的;接种流感疫苗后,体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升高,这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记忆细胞被激活,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 但是,如果是在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如急性肝炎、麻疹)或是患有严重营养不良或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即使注射疫苗,也不会产生预期的免疫应答,反而有可能造成疫苗的生物活性减弱甚至消失,从而降低预防疾病的效果。 同样,对于感冒患者来说,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此时注射疫苗,不仅不能获得预期的免疫效果,而且很有可能会感染相关疾病!
为什么疫苗接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前面提到,疫苗进入机体以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启动免疫记忆细胞的应答。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比如说,乙肝疫苗需要在肌体内经过数周的代谢才具有免疫原性,而刚注射进入体内的疫苗,可能连最初的免疫记忆细胞都尚未发现,更无法引起免疫反应。这个时候接种疫苗是不起作用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一旦疫苗到达一定的浓度,其激活的免疫记忆细胞就会启动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进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的1-3个月内,需要注意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疫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