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多久能听见?
猫的耳朵对声音非常敏感,即使是很细微的声音它都能听到。 那么你知道猫猫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它们的耳朵里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猫的耳朵里面到底有什么? 我们人类的外耳道通常是由皮肤覆盖着,而猫的外耳道内部是由骨和肌肉组成的。(跟人类不同,猫的鼓膜是没有肌肉的) 在猫的耳道里有一条弯曲的管道叫听小骨,这条管子是由骨头构成,中间没有缝隙。听小骨的一端连着骨头,另一端连接着一个圆形的结构叫做前庭。 前庭里有一块椭圆形的耳朵肌肉,这块耳朵肌与咀嚼肌一样,是专门负责产生听觉毛细胞的地方。这些听觉毛细胞又通过听神经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二、声波是如何被转换成电信号的? 声音进入耳道之后,会撞击鼓膜进而引起听小骨的震动,这种震动会通过前庭里的耳朵肌肉再次被放大。 放大的震动使得听觉毛细胞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脑干,继而传到听觉皮层(处理声音的区域)形成听觉。
三、为什么有些声音我们能听到,而有些声音我们无法听到? 为什么有人耳音域宽有人能耳音域窄呢?这跟每个人听到的频率范围都有关系。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20KHz。而猫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45dB-65 dB (人类听力正常范围为0 dB-30 dB)。所以人类听不到的低频噪声(低于25 HZ),猫可以听到;同样,人类听得到的高频噪声(高于20 kHz),猫也听得见。 那是不是意味着猫咪比人类更“聪明”? 其实也不是,因为人类的感知系统远比猫咪要复杂得多。比如人类除了有调节声音强弱的能力外,还能区分声源的位置。而我们判断声源位置的主要依据是双耳的时间差(根据两只耳朵接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别来判断) 和 双耳的幅度差(根据两只耳朵听到的声响大小差别来判定)。这项功能的实现与我们大脑中的耳蜗核以及初级听觉皮层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人类还能分辨混响——两种声源靠近时所产生的延时现象,以及声音的立体感——从两个相距很近的声源中辨别每个声源的声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