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皮肤病是什么产生的?
宠物皮肤的结构与人类不同,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其中表皮是位于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由外向内又可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及透明层;真皮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富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等纤维机构以及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为表皮提供营养和支持。 宠物的皮肤屏障功能主要由角质层的角蛋白形成,能够抵御外界刺激物入侵,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若皮肤屏障受损,就会导致外界物质通过屏障进入体内,引起过敏症状或导致感染发生[1]。
根据病因将宠物皮肤病可大致分为体外寄生虫性皮肤病(虱病、螨虫病等)、细菌性皮肤病(脓皮症等疾病)、真菌病(马拉色菌感染所引起的癣)、病毒性皮肤病(犬瘟热等病毒感染引起)、内分泌代谢疾病导致的皮肤病[2]等几大类。由于宠物个体差异大、饲养环境复杂多变,且易交叉感染等因素影响,宠物皮肤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常见的引起宠物皮肤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细菌: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等; 二、真菌:浅部真菌和毛霉菌属等; 三、病毒:疱疹病毒科、细小病毒科等; 四、寄生虫:蠕形螨、蚤、疥螨和耳痒螨等 上述病原体均可引起宠物皮肤出现发红发炎等症状的临床症状。例如:由细菌所致的皮肤病变常表现为患部的炎性反应,而有些细菌和真菌如孢子丝菌属可引起慢性肉芽肿型皮肤病[3]。
当宠物皮肤受到物理因素或者化学因素的刺激时,会引起皮肤表面保护性鳞屑脱落,同时,细菌或真菌容易侵染脱落的鳞屑,进而引发继发性感染,使患处病情恶化。
某些药物的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宠物的皮肤损伤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抗生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导致机体的菌群失调,增加宠物患上真菌感染的风险[4]。使用激素治疗时,如果用药剂量较大并且疗程较长,则会导致动物产生依赖性,停药后可出现严重的反跳现象。因此,临床治疗上,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5]。